“大爆炸”和创世神话
“大爆炸”是科学,但在某种意义上,也有故事性。
科学是哲学对神学的反叛。古人用神话来解释“世界从何而来”,现代人以“大爆炸”作答。“大爆炸”是科学,但最早由比利时天主教神父Georges Lemaître于1927年提出。它建立在一个天文观测结果的基础上。这个观测结果显示,宇宙中的所有星系,都在相互远离。宇宙在膨胀。宇宙的膨胀开始于大约140亿年前,那时候的宇宙只是一个原点,所有的物质、能量、时间、空间都聚集其中。大爆炸,以及随之而来的膨胀,把这个原点变成了今天的宇宙。
“大爆炸”虽然很有说服力,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它是古代创世神话的延续。首先,“大爆炸”这个词,与现代人在精神上有共鸣——因为这是一个“爆炸”的时代。其次,这个故事对普通人来说通俗易懂。而古代的神话也有此特点。我们无从知道这个世界诞生前是怎样的,但我们可以看到身边事物的变化和生死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和古人一样,把对世界的观察,汇集成了这个现代版的创世传说。
世界上最古老的创世神话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600年。这是一则苏美尔诗歌的序言。诗歌讲述了吉尔伽美什(Gilgamesh)的朋友恩奇都(Enkidu)被下放到地狱的故事。它是这样说的:
当天空与大地分开之后,
当大地与天空分隔之后,
当人的名被确定之后,
当安(An)把天空带走之后,
当恩利尔(Enlil)把大地(Ki)带走之后…
在某些时候,神话中的天空和大地是合在一起的,随后才分开。天地分离后,人才得以出现。诗歌通过不断地重复基本元素,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创世传说:首先,世界的诞生并非是无中生有。我们在古代神话中看不到无中生有的创世,必然是来自已经存在的事物。在一块刻有苏美尔众神名录的石板上,女神纳穆(Nammu)被称为“天空和大地之母”,而用以表示她名字的,是一个象征“大海”的符号。其次,对事物的命名和口语,也和创世行为融汇在一起:人在“名被确定”后就被创造出来了。
而与此同时,在金字塔内的文本中,也可以找到这两个元素。这些源自大约公元前2300年古埃及的文本,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文本之一。它是这样描述创世神阿陶姆(Atum)的:
啊,灵山之巅的阿陶姆-凯布利(Atum-Kheper)!
你将圣鸟(ben-bird)举起,
它来自赫里奥波里斯(Heliopolis)圣殿(ben-house)中的圣石(ben-stone)。
你分出空气(Shu),
你喷出雨水(Tefnut)。
你用双臂围绕着它们,
这是灵(ka)之臂膀,
因为你的灵就在它们之中。
阿陶姆是太阳神,他是“完成者”,是埃及的大神,拥有至高无上的创造力。而凯布利(Kheper)就是圣甲虫,意为“成就者”,拥有生殖力,是改变和发展的力量。世界的创造在此被想像为如同芦苇中“圣鸟”(也就是凤凰,源自希腊)的突然大声鸣叫。“太阳之城”赫里奥波里斯(Heliopolis)位于现代开罗附近,其城中太阳神庙内的方尖碑,象征的就是“圣鸟”落在“灵山(primeval mound)”之巅时的情形。这就是古代埃及人所认为的创世之初。
位于灵山之巅的阿陶姆-凯布利十分孤独,于是他“分”出了“空气(Shu)”,“喷”出了“雨水(泰芙努特,Tefnut)”,此二者成为了万物之源。“空气”和“雨水”是双关,在埃及语中它们与“分开”和“喷溅”的发音相近。此外,在埃及象形文字中,意为“生命力”的“灵(ka)”拥有两条下垂的臂膀,因此这个有“灵”的阿陶姆-凯布利也被双关地表现为沐浴在“空气”和“雨水”之中。
对事物的命名和口语,也和创世行为融汇在一起:人在“名被确定”后就被创造出来了。
双关并非是为了有趣:两个单词的相似性,实际上隐含了古埃及人所认为的宇宙奥秘。我们可以发现,苏美尔故事中对事物的命名,和现代物理中的数学形式,都在试图向我们指出自然的奥秘。虽然在苏美尔神话中,仅仅是在言语中提及了人的出现,但它所说“空气”和“雨水”的孩子是“大地(盖布,Geb)”和“天空(纳特,Nut)”;而创造宇宙的过程,是通过某人之口,将一物分为二物。与此相对应的是,现代人认识中的宇宙大爆炸,也产生了正-反两种物质,由于物质多了一点点而形成了我们现在这个世界,从而成为了现代宇宙学中的难解之谜。
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说,最著名的创世神话存在于一段最权威的叙述中,它就是圣经中的《创世纪》。虽然现在已经很难了解它们的最初含义,但假如我们分析希伯来文本中的开始几行,便可以发现某些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神话的相似之处:
起初,耶洛因(Elohim)创造了天堂和大地,大地没有成形,没有实体,黑暗笼罩在流体的混沌之上,而来自耶洛因的风轻拂在上面。耶洛因说,“要有光!”于是便有了光。耶洛因看到光是好的,便把它从黑暗里区分出来,称光为“昼”,称黑暗为“夜”。自此夜晚和早晨合二为一,成为一整天。随后耶洛因说:“混沌的水中要有所区分,水要被分开。”水于是就被分开,成为了上下两部分。耶洛因称二者之间为“天空”。
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神话中,自然界中最伟大的要素是众神。而在一神的希伯来叙述中,创世的力量褪去了人格化的色彩和特点。但“耶洛因(Elohim)”是“神(gods)”的复数形式,尽管在上下文中指的是单一的神(通常翻译为“上帝 (God)”)。因此这可能源自多神系统。但我们也可以看到,起初天堂和大地(如同An和Ki,Nut和Geb)是一体的。
在希伯来语中,“风(ruach)”意为运动中的空气、呼吸,或心理上的力量。在多神系统中,这个“风(ruach)”就是恩利尔(Enlil),即风暴之神,就是他分开了天堂和大地。而在古埃及,也是“空气(Shu)”把“大地(Geb)”从“天堂(Nut)”中分了出来。
和苏美尔神话一样,圣经中关于创世的传说,也是以口头的形式叙述的:昼和夜合二为一。这和苏美尔神话中表述“当人的名被确定之后”是相同的方式。通过命名,事情就这么定了。同样,在圣经中,世界的诞生也是来自于分离的过程:从字面上看,便是“要有所区分”,要在一片混沌的汪洋大海中创造出“某种实体(something solid)”。
无论是苏美尔神话,还是犹太教-基督教中的叙述,都十分乐于提到大海。这是因为我们通常都会拿身边之物,来比喻、假设宇宙的诞生过程。人类的婴儿出生于水中,一切源自大海。大海变化无常,阴暗而神秘,因此它成了一个极好的象征,在逻辑上符合我们对世界诞生之前的想像。如今我们不再关注大海,而是仰望无边、无形的天空,来寻求我们的创世传说。对于普通人来说,“大爆炸”就成了这个传说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内容。科学能够揭示更多的层面,但对于一个故事来说,这已足够——因为它不需要深奥的专业知识,而且通俗易懂。
作者Barry B. Powell是美国威斯康星-麦迪逊大学“巴斯科姆大厅经典名誉教授(Halls-Bascom Professor of Classics Emeritus)”,著有许多关于神话、荷马和写作史的作品。
原载:Nautil.us
作者:Barry B. Powell
插画:Joohee Yoon
翻译:老孙